新华通讯社 主管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主办

新华网应用生物传感技术报道全国两会新闻

作者:陈旭管
发布时间 2018-03-08

   3月5日, 30位社会各界人士在新华网影视传感评测实验室观看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与其它观影场所不同的是,新华网研发的Star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在一旁同步描绘出观众的“情绪曲线”,精准分析出观众“心潮澎湃”的瞬间,生产出国内首条生理传感新闻(SGC),自动生成体验报告,报告实时收集并捕捉、自动计算得出观众的情绪生理变化,通过人机交互等技术转化为数值,直观地呈现观众的兴奋值、情绪波峰值。据Star机器人分析,观众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关注度,在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影响到百姓生活的内容特别是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实招时,兴奋度明显上升, Star还能根据兴奋频率对引起观众情绪高涨的关键词排序。

   据介绍,该款Star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的主要技术特色是情感交互技术的运用,即借助科技手段获得此前媒体人很难获取的受众生理和心理数据,这些数据洞察的真实体验拓展了信息采集的深度和广度,在评估效果、精准分发上,打开了新的空间。

   2015年12月20日,新华网融媒体研究院在首届“智能+”传媒超脑论坛上发布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系统Star。该系统能够采集用户生理体验信息数据,通过多种算法完成用户分析和新闻报道,是基于生物传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一代新闻机器人。Star智能机器人通过新华网自主研发的生物传感器采集用户体验信号,转化为数据后运用多种算法完成信号分析、新闻报道、用户交互等工作,并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各种新闻产品。Star机器人团队联合英国经典舞台剧《战马》演出团队开展的实验是其第一次实力展现,Star机器人团队根据中国国家话剧院“战马”剧组的需求,征选150位《战马》观众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实验,开展了观剧生理体验数据的实时采集,并经过Star的数字化处理,生成各种体验数据分析报告并以数据新闻的形式展示出来。

   2015年,在《中国传媒科技》杂志关于传感器新闻的报道中指出三个应用途径,首先是媒体机构借助用户身边普遍存在的传感器,比如前面提到的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手机上也隐藏了一些传感器功能,然后通过“众筹”方式收集数据;其次,可以采用公共设施中的传感设备,如医疗结构、娱乐机构等等;此外,传媒机构还可以与专业的传感器研发机构合作,建立专属传感系统。此番新华网的传感器新闻应用属于第三种应用模式。

   此前,纽约公共广播电台邀请听众用温度传感器做的“蝉鸣”联合实验报道,已经让业界感受到传感器互动新闻的价值与意义。2013年5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托尔数字新闻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曾提出,当今的新闻媒体机构可以运用传感器收集实时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撰写新闻报道。当时,这一结论激起了关于传感器新闻实用性和道德伦理问题的思考。

   在国内,“传感器新闻”尚处于实验室和学术研究阶段,鲜有实际案例发布。据悉, 新华网Star生物传感机器人报道两会是情感交互技术在我国新闻界时政新闻领域的首次应用。(本网综合新华网、中国传媒科技杂志报道)

Copyright 1993-2018 Chinese Mass Media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535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