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通讯社 主管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 主办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科研实物入藏国博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1-17

     1月15日陈堃銶教授捐赠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科研实物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此次捐赠包括王选设计照排系统的手稿、首版《汉字信息处理》报纸样张、《光明日报》对激光照排首次报道的报纸、查字模胶片、字形功能清样等13件(套)科研手稿实物。正是这项技术让报纸印刷“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

    20世纪70年代,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简称“748”工程)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当年,王选院士带领同事们攻坚克难,研制成功新中国第一个中文信息处理系统——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其中,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用的字形信息压缩方案,是由王选和他的夫人陈堃銶共同研究的而系统早期所用的软件,也是出自陈堃銶教授的创造。

     王选认为,当时国际上流行的二代和三代照排系统不适合中国国情,决策研制第四代——即激光照排系统,而且一定要使用“数字储存”的方式,但由此产生的数据量在当时看来非常巨大,无法存储到计算机中。他在研究字典的时候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灵感:汉字所有的笔画,可以划分为规则笔画和不规则笔画两类。对于撇、捺、点、勾等不规则笔画,他归纳出轮廓描述法,对于横、竖、折等规则笔画,则使用参数描述法。

     王选与陈堃銶反复讨论,最终设计出了一套全新的汉字字形信息储存方法。在不失真的同时,它需要的储存空间只是点阵储存方式所需的五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项“轮廓加参数”的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比西方早了大约十年。

     1979年7月,用照排原理样机排版输出了第一张报纸样张,并完成了原理性样机的研制,取名“华光”,为中华争光之意。1985年华光型机在新华社开始试生产,承排每天约12万字的日刊《新华社新闻稿》和八开四版的内部旬报《前进报》。

       随着国家科技奖励体制改革的实施与深入,新闻界的科技人员强烈希望建立适应于传媒业界的科技奖,以奖励在推动新闻科技发展有较大贡献的科技项目和优秀人才。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于2003年9月设立了“新闻科学技术奖”,后经王选院士同意,得到全国政协领导批准,于2005年1月正式更名为“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简称“王选奖”)。这是我国新闻界唯一跨媒体的、最高层次的科技奖项。这个奖的设立,对激励我国数以万计的新闻科技工作者积极献身于党的新闻事业,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新闻科技人才,推动我国新闻信息化建设和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鼓励和导向作用。

 

 

消息来源:北京日报、新京报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技联”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纪念册

Copyright 1993-2018 Chinese Mass Media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53505号-1